2024年11月12日,我国第15届航展在珠海开幕,虽然展览的重点都在我国的空天力量上,但是作为和其相辅相成的海上力量,我国海军的不少装备也在展览上大放异彩。
【“航母style”】
除了观看各种舰载战斗编队的表演,不少观众们还体验了一把模拟驾驶,和曾经风靡一时的“航母style”。
这次航展处处都透露着中国海军的日渐强大,而这一路走来的艰辛,只有我们知道,比如近40年前,我国制造的军舰在首次出国访问回来时,船身已经裂了九条缝,连桅杆天线都不知道去哪儿了。
当时发生了什么惊险的事?
出国访问
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,距今已经75年了,但是远洋军舰的制造历史却相对较短。
【中国海军】
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时,我国着手开始准备东风-5洲际导弹的试射任务,为了能有相应舰船进行配合,我国海军便开始了导弹驱逐舰和远洋综合补给舰的研究制造。
1980年5月18日上午10点整,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“东风-5”成功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直冲云霄,最后成功落在了位于8000多公里外南太平洋的预定海域。
【“东风5号”试射】
这标志着我国的海军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,于是我国也开始计划进行海军出国访问。
当时的海军司令员刘华清表示,当下正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,各行各业都开始和世界加强了沟通和交流,那么我国的部队一应该跟上。
而且有不少国家已经多次邀请中国进行了邀请,我国海军进行编队回访是礼仪之邦应该有的礼貌。
【刘华清】
以前,我国海军出访的装备有限,但在洲际导弹试射之后,我国已经拥有了自主建造驱逐舰和护卫舰的经验,也有了多次远航的实践证明,所以海军部队完全可以进行出国访问的。
我们既要了解世界,也要让世界了解我们,只有让我们的军舰“走出去”,才能成为真正的“强大海军”。
最后海军机关井沟研究决定,将和中国交流较多的东南亚国家作为中国海军首次访问的对象。
【132号“合肥”导弹驱逐舰】
而此次访问的海军编队名称为“海军友好访问编队”,主要由东海舰队的一艘051型驱逐舰(132号合肥导弹驱逐舰),一艘905型综合补给舰(X615号鄱阳湖综合补给舰),以及512名海军官兵组成。
预定航程天数为62天,航行的里程为1.24万海里。
坎坷的归途
因为中国海军此前已经参与过南太平洋远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、南极考察等重大任务,有了一些远航的经验,所以在对巴基斯坦、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南亚国家进行访问的过程非常顺利。
【欢送访问编队出行的上海吴淞码头】
因为考虑到了是首次出访,安全肯定是第一要义,所以出访编队选择的是近洋航道,行驶到印度洋时,我国的编队还遇到了苏联海军和和印度海军的军舰饿。
结果对面见到我国的编队后,开始进行列队、升国旗,我军之后才反应过来,对面这是敬礼致意。
再后来,访问编队刚驶入我国南海时,就遇到了海上风暴,据仪器显示,当时海上的大风达到了11级,阵风则超过了12级。狂风卷积的巨浪都快有四层楼那么高,把舰船拍打得疯狂摇摆。
【“合肥号”】
吨位较小的132号合肥导弹驱逐舰(为方便阅读,后文称“合肥号”)为了和风浪对峙,它的油耗和水耗疯狂消耗,到后面几乎无法承受这样的狂风巨浪了。
为了保证“合肥号”的安全,于是指挥部让X615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给“合肥号”加油加水。
但是X615号也是第一次在海上进行水油补给作业,这更是中国海军的第一次,而且还是在这种狂风巨浪的极端天气之下。
【X615号远洋综合补给舰】
但是“合肥号”眼见着就要撑不下去了,于是X615号的官兵想了个法子,用标枪炮将缆绳发射到“合肥号”上,然后由“合肥号”上的官兵对缆绳进行充分固定,尽量让两艘舰船保持相对静止。
然后再通过缆绳把注油和注水的管道拉过去进行作业。
【“合肥号”】
整个过程十分惊险,好在最后还是完成任务,而“合肥号”有惊无险地度过了的这场风暴,成功靠岸完成访问任务。
元气大伤
虽然“合肥号”回了家,但是舰船设施却有出了不少问题,经过全面检修,大家发现“合肥号”从甲板到烟筒上,总共有9处裂缝,最长的一条甚至超过了3米。
并且桅杆上的雷达天线也没了,应该是掉进了海里,而下后舱还有进水的情况——要是风暴迟迟不过去,可能“合肥号”和船上的官兵都要没了。
【已经退役的“合肥号”】
后来榆林基地对“合肥号”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,“合肥号”也成为了共和国历史上的一艘英雄舰船。
参考资料:
【1】(图文互动)从中国航展看新时代海军航空兵建设发展成就·新华社
【2】我军第一次军舰出访:东海舰队访问南亚三国·中国军网-解放军报
【3】【百年潮】刘华清与海军首次出访(节选)· 中共党史出版社